我是電動的M 德國搶先試駕寶馬i4 M50
在汽車電動化的滾滾浪潮中,傳統(tǒng)豪華品牌陣營的性能車也逐步“觸電”。在BBA中,奔馳推出了EQS 53 AMG,奧迪與保時捷合力拿出RS e-tron GT,寶馬則以今天咱們的主角i4 M50作為第一款冠以M大名的性能車,至此德系三架馬車都在電動性能車這塊完成首次召集。在過去近40年,三色M字標都是為寶馬粉所津津樂道的性能代名詞,而如今寶馬終于推出了第一款純電動M車型——i4 M50,它是否又能穩(wěn)穩(wěn)地接過M這個衣缽,用高壓電續(xù)寫寶馬M的“Freude am Fahren”(純粹駕駛樂趣)呢?
延續(xù)4系的外形設計
第一次看見i4的時候可能會有個大大的問號:這不就是輛寶馬M440i Gran Coupe嗎?說好的i4呢?不同于寶馬i3(i01)和iX(i20)等電動專屬車系,i4仍然使用了4系Gran Coupe G26的底盤代號,這更加證明了兩者的血親關系。與許多設計標新立異的電動車相比,i4依然是一輛標準寶馬的樣子,Gran Coupe的車身比例也依舊優(yōu)雅。
寶馬這次提供的試駕車是清一色的Frozen Portimao Blue“冰霜波爾蒂芒藍”顏色,這種磨砂漆面的藍色也是正統(tǒng)M車型的專屬色彩,價值3300歐元(約合人民幣23000元),連M Performance車型(例如M340i,M440i)都不給選,在這一點上也可以一窺寶馬對它在M家族內的定位。
之前說到它和寶馬4系是血親,那么那兩個長長的大鼻孔自然也是遺傳下來了,寶馬越來越大的鼻孔引起了不少的討論與爭議,在這里也就不展開談論了。不同于燃油車型,“鼻孔”的上半部分為封閉設計并做了全黑處理,上面嵌有表明身份的M標識,下半部分則帶有星星點點的鍍鉻裝飾,靠近駕駛員一側的進氣格柵下方布置有自適應巡航雷達。
前包圍下方的進氣格柵可主動開閉,以降低行駛中的風阻,兩側的黑色裝飾蓋板則與M440i Gran Coupe一致。側面帶有窄窄的通風孔,寶馬稱之為Air Breather,可以在高速行駛中幫助整理前輪附近的亂流。此外,前包圍下部還有預留的前剎車冷卻風道。大燈的造型也與寶馬4系完全一致,激光大燈為選配項目,遠光的射程最遠可達500米。
既然我一直在說i4和4系的親緣關系,那么它是不是就是個毫無誠意的“油改電”呢?非也。其實早在寶馬規(guī)劃CLAR后驅平臺的時候,純電動車就已經(jīng)包含在內,其中也包括4系使用的這套架構,并不是半路殺出的臨時規(guī)劃。車底布置了電池組,i4 M50的側面腰線并沒有被提高,依然是4系Gran Coupe該有的比例感。和普通i4 edrive40的藍色裝飾帶不同,M50的前翼子板后方帶有M樣式通風口飾板,黑色的飾條一直延展到后門下方,為i4 M50的側腰勾勒出一條好看的特征線。
車門把手仍然保留了4系同款的隱藏式機械拉手,把手和車身側面平齊,觀感簡潔。通過與蘋果的深度合作,它也支持通過iPhone的NFC通信技術開啟車門并發(fā)動車輛,省去了來回找車鑰匙的麻煩。外后視鏡為全黑設計,帶有寶馬迷們很喜歡的M樣式擾流鰭片設計,這同樣是真正的M車型才有的配置。
高聳且豐滿的車尾是寶馬Gran Coupe車型的一大特色,車頂弧線一直下降到尾部,營造出一種結實而精悍的感覺。M運動后包圍樣式基本和4系的M車型一致,即使少了排氣管,寶馬還是在原本排氣的地方留了裝飾,算是留下了“性能符號”。后備廂蓋上的小尾翼同樣是M50車型才有的部件,裝飾作用大于實際用途。
從后方車底看去,i4 M50的底盤十分平整,類似懸掛下擺臂等有可能凸出的部分都做了適當?shù)恼谏w,在整車空氣動力學優(yōu)化下它的空氣阻力系數(shù)下降到了0.24,比燃油版4系Gran Coupe的0.26還要更低,低阻力設計對于電動車來說要更為重要。
試駕車配備了20英寸M運動款雙色輪圈,搭配的是倍耐力為電動性能車專門研發(fā)的P ZERO ELECT系列輪胎,在低滾阻的前提下保證優(yōu)秀的干濕地抓地能力。輪圈后方的藍色四活塞剎車卡鉗搭配的是直徑為374毫米的大尺寸剎車盤,而金色卡鉗的碳陶競技型剎車則沒有出現(xiàn)在選裝列表上,畢竟電動車一部分的減速力由電機動能回收產(chǎn)生,剎車熱負荷降低后也沒有配上碳陶盤的必要。
相比起普通的3系或4系,i4 M50的輪距增加了不少。以寶馬3系為基準,i4 M50前輪距增加了26毫米,后輪距則增加了12毫米 ,加上前窄后寬的輪胎搭配,它不僅顯得更寬更低趴,而且更外凸的后輪還有不小的負傾角,帶來了類似M3或M4的性能車觀感。